这个训练基地是新建的,所以不管是训练场还是家属住宅区都是新的。 “住楼房啊。”晓悦接着问:“爸爸,咱们住的楼有几层?” “五层。” “五层啊,好高,不知道新家什么样子?”晓悦开始幻想新家的样子。 杨秋菊遗憾地说:“住楼就没法种菜了,以后得买菜吃吗?这要是天天买菜吃,一个月也得花不少钱。” 杨秋菊本就是农村出身,一辈子勤俭节约惯了,在家都是种菜吃,从来不买青菜。以前在省城有个院子,还能种点菜吃。以后要是天天买菜吃,花钱花得她肉疼。 “妈,楼上哪里有地方种菜,肯定得买着吃。基地周围就有个菜市,一早去买新鲜菜正好……” 作者有话要说: 第117章 卓玉航带着家人先去顺路的饭店吃了饭,开着车子驶进训练营地的家属区, 卓玉航把车听到楼前, “好了,到地了, 都下来看看咱们的新家去。” 卓玉航开开车门, 把俩孩子先接下来。宁馨也打开另一侧车门,让婆婆下了车。下车后,入眼便是两栋红砖建成的新住宅楼,每栋楼有三个单元。 杨秋菊看在眼里,觉得这楼挺气派的,以后她也是住过楼房的人了;可是在宁馨眼里, 住在楼上还真不如住平房,住楼也就屋里干净点, 好收拾些,不如住平房宽敞。 “咱家住在三楼东户。” 卓玉航提着行李走在最前面带路, 晓悦紧跟在爸爸后面蹭蹭往楼上爬,后面是杨秋菊牵着孙子,宁馨走在最后,也提了些行李。 进门后, 卓玉航把行李放到地上,等会儿跟媳妇一起规整。晓悦闲不住, 开始钻到各屋研究新房子好不好住。 杨秋菊进门打量一番说:“这屋里挺干净的,墙也白,就是房间太小, 住着不敞亮。” 宁馨回答:“妈,住楼房都这样,想跟平房似的一间房能当两间用,那是不太可能的。”她最先看到的是地面:“楼上没铺地板,还是水泥地。” 杨秋菊看了看说:“水泥地就很干净,比咱家那泥土地强多了,咱家那地一下雨就返潮。” 宁馨看向丈夫问:“这房子有多少平方啊?” 卓玉航:“将不到七十个平方,两室一厅,带厨房卫生间。这个户型不算小了,咱们家人口少,住着还行。” 这楼房虽然是新楼,但是在卓玉航和宁馨眼里,楼房格局都是老户型,布局不算太合理,但是他们没得挑。 卓玉航分到的房子算是户型比较大的。比起他分到的这套房子,还有一种户型大点的,比这套多一个房间,那是留给官职更高或家里人多的人家住的。 宁馨问:“我过来没看到几个人,是不是还都没住进来啊?” 卓玉航:“嗯,这是刚成立的训练基地,各方面还在筹备中,很多人员还没到齐。我是过来比较早的,不过,大伙儿很快就会都搬过来了。” 两口子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聊天,俩人都是利索人,很快就把东西收拾完。 “我看家里只准备了床和桌椅,孩子学习用的书桌和衣橱还没有买;你准备的锅碗筷子倒是够用了,就是洗菜、和面用的盆子不够,还得再买;窗帘还没有,买布自己做……”宁馨看家里缺什么都写在一张纸上,回头就得置办齐全。 接下来几天,卓玉航带着家人在北京城逛了几个著名的景点,顺便跟媳妇置办全家里的东西,又把晓悦送到附近部队的子弟小学去读书。 然后卓玉航开始着手忙活训练基地的事。新基地就跟后世的特种部队训练营地差不多,是选了很多部队的尖子兵过来统一训练,训练内容比以往增加了多种。等训练出成果后,这些尖子兵要执行困难一些的任务。 家里布置好后,宁馨也要去军部医药研究所上班。 因为训练基地离晓悦上学和宁馨上班的地方有段距离,她们要坐班车出发,宁馨顺路先把女儿送到学校上学,再去上班。 宁馨的同事大多都是学术型人才,一心用在工作上的比较多,勾心斗角的事比较少,而且宁馨主动去前线制药的事,研究所领导都知道,也知道宁馨是个人才,对她很不错,所以她在研究所工作一切顺利。 住宅楼陆陆续续搬进很多人家,宁馨除了跟对门的邻居熟悉起来,跟其他军嫂也就是见面打个招呼的交情,因为宁馨忙着工作,白天只有在中午才有可能回家呆会儿,有时忙起来甚至不会回家,就在研究所那边吃饭,晚上才回家。 幸好家里有婆婆帮忙照顾孩子,宁馨没有后顾之忧。 宁馨在研究所工作不久,跟丈夫商量过后,就把她的止血药、造血药、跌打伤药等部队常用的药方献上去。 这几种药方都是宁馨改良过的,就算使用普通方法也可以制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