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同不屑地道:“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金人南来,许多事情都不一样了。旁边河南府,现在的知府还不是伊阳人翟相公?我们汝州,自然也是一样。” 何挺和段八郎一起称是,看着前面的杨审。 见不再有人过来,杨审高声道:“在下杨审,本乡人氏,现在知州之下管粮草。知州钧旨,知道天下离乱,你们这些窑工生计艰难。你们只要过来录个名字,愿听知州号令,便就不缺粮吃。” 有人高声道:“知州要我们做什么?要入军么?” 杨审道:“这里窑工数千人,哪里能一下子分得清楚?录了名字,后边再看你们如何资质,各人的意愿是什么,自会安排事做。知州说了,人都有两手两脚,怎么会饿了肚子!依食不断,不过是没有人组织你们,没有人给你们吃包的工具。这些官府尽有,不必担心!” 那人不死心,又问:“敢问官人,我们会入军么?不肯说死,是不是知州就打了这主意?” 杨审不悦,看了那人一眼,高声道:“军队是想入就入的么?要能披甲,要善射,你们先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你们将来做什么,不是现在说定的。可能有人会做工,有人种地,也有的入军,都要将来再看!现在最要紧的,是瓷窑不开工了,不能够饿死人!” 听了这话,就有人道:“若只是如此,在这里发粮不就好了?何必录名字?” 杨审道:“粮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你们有手有脚,做事情才有粮吃!只想着吃白食,世间有这么好的事情!好了,不愿意的,就不要来录名字,随便你们做什么!但是,只有录了名字,愿意听从知州安排的,才会有粮食发!我们的粮食,也不是捡来的!” 下面的人听了,在那里议论纷纷,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 这里的人多是窑工,不是农民,思想与农民不同。当然,他们也不是后世的工人,工作有些像,思想却大不相同。与后世的工人相比,这些人多了些流民思想。 宋朝与前代不同,基不限制民间人口流动,自然也就多了许多流民思想。好的方面,这些人向往自由,追寻富贵,富有开拓精神。不好的方面,好逸恶劳,不守法令,不像农民好管。不过这些人大多身强力壮,有物质刺激,干活也卖力。只是对他们来说,不给钱的精神刺激不太好使。 王宵猎对这些的安排,是根据个人条件和个人愿望,可以选择做工、做农民和参军,没有特殊原因不强制。他们有手有脚,还有力气,只要组织起来,这个时代怎么可能饿肚子? 讨论了一会,就有人走到一边的案前,登记自己名字。有人带头,很多人都围了过去。 何挺道:“这个官人,话也说得不清楚。到底要我们做什么,最后也没个准信。眼看秋天,金兵就要来了,若是让我们入军,可是危险!” 段八郎点头:“这话不错。刚才有人问了几次,这官人也不敢说死!” 黄同元道:“你们两个痴人!这人是知州派来的,又不是知州,说了又有什么用?不说死,才知道现在知州并没有打定主意,多想没有用处!” 何挺道:“如此说,你是要过去录名字?” 黄同元道:“家里无粮,不录名字怎么办?跟你一样,天天吃野菜?” 说完,拽开大步去了。 何挺看看段八郎,从怀里摸出菜团。看了一会,叹口气:“说的也是。现在我们饭都没有的吃,想那些有什么用处?罢了,我们也去录个名字,先有了饭吃再说其他。” 与段八郎一起,何挺也到了案前,录了自己名字。 第65章 万事开头难 王宵猎站在土堆上,看着前面汝河边的空地聚集的人群。熙熙攘攘,混乱异常。过了许久,王宵猎问身边的杨审:“来的有多少人?都是窑工吗?” 杨审叉手道:“回小舍人,这里有三千多人,全是山中窑工。还有许多人留在山里,没有过来。” 王宵猎皱了皱眉:“眼看着就要秋天了,怎么有人还住在山中?他们有粮食吗?” 杨审道:“山都是土山,有人在山间开了田。就要收粮了,自然不走。” 王宵猎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汝州窑工,太平时节有六七千户之多,数量非常庞大。金兵来了,有的南逃,有的被掳走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