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番研究,自己唱起来当然也有一定水准。 只可惜随行之人,除了会唱几句陕北民歌的红娘子以外,偏偏其他几个没有一个通达乐理之人。 而那红娘子却也因为“一路风尘,身体疲乏”,今日留在了建忠驿站歇息,不曾跟来。 所以那张缙彦清唱了几句,发现众人连个表示都欠奉,只好尴尬的停了下来。 “过去看看!”毫无审美水平的张顺,不知道自己竟然错过了“明末张学友”,只是兀自下令道。 不多时,众人来到泾水岸边,张顺仔细一看,却发现滚滚泾水河岸分别有两处渠口,皆高出泾水河面一丈有余。 “这是怎么回事?”张顺不由奇怪道,“这渠口如此之高,难道还能筑坝拦水不成?” 张顺之所以有如此底气前来,就是因为他前世曾经参与过大坝的建设,觉得实在不行,在泾水建一座拦河大坝,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不知秦王所言大坝是何物?”张缙彦闻言摇了摇头道,“以吾度之,此地渠口原本低于河面,只是千年以降,河面日沉,以至于渠口高耸,盖与今日广惠渠无疑矣!” 张顺闻言皱了皱眉头,他已经数次听到张缙彦说起河水下沉之事,这是怎么回事? 他盯着滚滚的泾水看来半天,突然反应过来了:难道是河水下切? 其实若不是张顺前世从事建筑工作,刚巧参与过一座小型河坝的建设工作,他定然想不到其中的奥秘。 事实也是如此,正是由于泾水从山谷中奔流而出,流水较快,所以会不断的侵蚀河床,以至于出现河水河面逐渐下降的情况。 等到后世,郑国渠引水口已经高出泾水河面五到七米,以至于一度有人认为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拦河大坝。 “走,去上游看一看广惠渠渠首!”张顺心里琢磨了半晌,觉得自己也无法可施,不由下令道。 于是,众人便沿着泾水河岸一路向张家山走去。 不多远,果然又见一引水渠口,张顺不由问道:“这便是广惠渠渠首了吧?” 不意张缙彦居然摇了摇头道:“此乃唐代三白渠引水口!” 于是众人又复行数百步不等,又见一渠口。 张顺这一次吸取了教训,不由问道:“此为何渠?” “此为宋代利丰渠!”张缙彦叹了口气道,“郑白渠口废,复掘三白渠,三白渠口废,复掘利丰渠,如今广惠渠口又废矣,为之奈何!” 张顺闻言也不由心有戚戚,千年以降,泾水不断的下切。 而关中五省的百姓为了灌溉农田,一代又一代的人竟然沿着泾水往上游一路开凿过去。 这种人定胜天的精神,实在是让人感慨不已。 众人行进了数里,果然又看到一处引水渠口。 “此乃广惠渠渠首也!”这一次张缙彦终于肯定了张顺的猜测。 只见那渠道不过两米宽窄,在张顺看来几乎毫不起眼。 甚至它和千年以前的郑国渠引水口相比,都狭窄了不少。 张顺默默地走近一看,却见此渠朴实无华,只是河渠两岸皆是被河水冲刷光亮无比的石壁。 若是不仔细分辩,这渠水竟然好似嵌在石山上一般。 “由此往下,又有大龙山、小龙山两处石洞。”张缙彦不由解释道。 “因其山中石顽如铁,工作甚艰。五县民夫,日用炭灸醋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