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饷,民不聊生事迹;大力宣扬华夷之辨,批判东虏、北虏烧杀劫掠恶行,人人得而诛之!” “尽快将此事宣扬的人尽皆知,然后趁着两处镇守太监、宣府巡抚张维世及东虏惊疑不定之际,突袭大同宣府,彻底掌控这两地。” “这……”叶廷桂闻言,不由和王世仁、李国樑相顾骇然。 你道为何? 原来这时代还虽然有一些“闯王来了不纳粮”之类的宣传口号,但是受限于信息传输限制,还没有出现舆论战这个概念。 本来那老道士宋献策对此也懵懵懂懂,似懂非懂。 直到前些日子,张顺带领大军进攻山西的时候,曾经为了配合“大纵深作战”,狠狠地搞了一波“认知作战”,这才彻底颠覆了他的以往观念。 故而今日,他学有学样,给宣大两镇也玩这么一手。 由于左柱国朱燮元、宣大总督张凤翼身死,而叶廷桂、王世仁和李国樑又不曾返还,此时的宣大两镇可谓是群龙无首,正是人心惶惶之际。 如果这个时候,舆论到处纷纷扬扬,而上司命令又适时到达,那么绝大多数人由于从众心理,肯定也会很快就接受这个“现实”,这就是“认知作战”的威力。 当然,这个“认知作战”也不是万能的。 如果叶廷桂、王世仁和李国樑三人不能在人们头脑清醒之前拿下宣府大同两镇,那么舆论便会反噬。 在受人欺骗的屈辱之下,大多人的立场很快就会转向反对义军。 “成,此事我们三人倒没问题!”叶廷桂、王世仁和李国樑三人思量了片刻,便点了点头道。 “只是兹事体大,一旦出现什么差池,恐怕我们三人担待不起。” 宋献策何等人物,听到这里,哪里不知这三人已经心动。 他不由趁热打铁道:“不妨事,不妨事。老道士与舜王殿下关系非同小可,此事若是果有不谐,自有某一力承当!” 那三人听到此处,自度无忧,这才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我等自是无话可说。” 四人计策商议一定,遂快马加鞭前往忻州城,寻了笔墨纸砚及布帛若干副,开始挥毫泼墨。 第一桩,先写露布十余条,遣使者奔赴四方,以左柱国朱燮元、宣大总督张凤翼及两巡抚、两总兵六人名义晓谕宣大各处,归顺舜王。 第二桩,又写书信军令,分嘱士卒前往各处副总兵、兵备副使、参将、守备等处,命其改旗易帜。 由于张顺自起兵以来,并没有设置特殊旗号。 那宋献策便选用杏黄旗一面,上书一个斗大的“舜”字,作为义军的标识,命人连夜赶制几十面,随联合署名军令一起送往各处。 第三桩,遣士卒分赴各地,沿途锣鼓喧天,宣扬义军“敕封两王三公五侯,参将及参将以上皆为伯爵,士卒月饷实发粮米一石”的封赏。 待这三桩事已毕,那叶廷桂心道: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既然我等道已经下令宣府大同两镇归降,那我何不借机再与山西三关三处各书信一封,使其一并归降,如此方不负舜王封我镇朔王之恩。 想到此处,那叶廷桂又取来书信布帛,又挥毫写给偏关、宁武和雁门三地参将兵备,命其一并来降。 那叶廷桂、王世仁和李国樑三人心中正计算的明白,不曾想那宋献策早笑破了肚皮。 你道为何? 原来宋献策和张顺,这两个一大一小的狐狸,早就算计了他们许多。 先是张顺“一鱼两吃”,在取得三人信任之后,借口招降宣大两镇暂时剥夺了这三人麾下的标营,以免再起反复。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