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天底下,唯有读书人不能议论任何除了读书之外的事情。 这些规定,皆是因为老爷子早年的出身所致。 他就是认定了,读书人就该做读书人的事情,未曾学会武艺,便空空而谈,于国无利。 被朱允熥摆出洪武训令的刘三吾等人,一时气短。 沉吟良久之后,期间便有一名官员迟疑着开口道:“殿下,诸监生今日非是议论朝政,而是大明社稷。” 又有人说道:“诸监生所说,原东宫侍讲黄子澄,穷尽圣贤,传道受业,何故无妄贬黜之宣府镇?” 这人说着话,悄无声息的抬头看了朱允熥一眼。 这番问题,几乎是将在场的矛盾点给直接点了出来,直指朱允熥本人。 “殿下今日声称羽林卫指挥使有开平王遗风,原本臣不以为黄子澄乃是因纠错殿下有独推武功之意,今日看来确有其事了……” “陛下改封殿下郡国淮右,诸生之言,即便有所偏颇,亦是为了天下礼法,何罪之有?” “祖宗之地本就不可轻易藩国,乃或郡国。殿下英武之才,当要嘉奖,臣无有不从,然祖宗之地不可轻易相授,臣于此事,今日本就欲上奏陛下,为殿下再改郡国之地!” 双方几乎都架了起来。 刘三吾目光一转,上前一步:“殿下,今日诸生之事,或有偏颇,然实则皆因国朝社稷,亦有殿下……之存因。今日殿下放诸生返回国子监,可谓仁义之举,足可称道也。” 他这样做,就没有你的原因吗?你不反思一下? 听着刘三吾这老货的言论,朱允熥眉头夹紧,眼底第一次泛起杀意。 他竟然在教自己妥协! 他是觉得,今日西安门前之事,是因为自己的过错导致? 还是他认定了,自己若是不让羽林卫指挥使于马放过这些国子监监生,他们便要在朝堂上对自己发起弹劾? 刘三吾这番话,场上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一时间,西安门下,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在等着朱允熥开口。 然而,在这一阵死一般的寂静下,西安门城门楼下,却是幽幽的传来一声轻轻的问询。 “孤的孩儿,何曾做错了事?” 第九十二章 本王记得你们每个人 西安门前,所有人皆是微微一颤,茫然错乱的挪动着僵硬的身子,转向城门口。 本就是面对着西安门的朱允熥,看着城门下领着人缓缓走出的太子爷,嘴角、眼角不由的带起了一抹笑容。 城门洞下。 大明朝太子爷朱标身着东宫储君常服,头戴黑纱折角朝天翼善冠,双手缩在大袖之中,背在身后,缓缓的走出城门楼。 在他的身后,是一班宫廷内官,以皇宫内总管孙狗儿为首,躬身小碎步的紧随在太子爷身后。 再往后则是以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为首的一干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官兵。 朱标走到了城门口下阳光阴与阳相交的地方,身形停下。 在其身后的内官总管孙狗儿当即上前,挥挥手。 后面的内宫太监们,立马是搬了一张梨花圈椅到了太子爷身后。 朱标哼哼一声,从身后向前轻挥衣袍,稳稳的落在了圈椅上。 旋即,便见朱标身子一侧,轻轻的斜靠在了椅被靠山上,左手撑在扶手上,歪着头放在了手掌之上。 而他那戴着白玉扳指的右手,则是轻轻一扬衣袍,大腿已经无声的架在了二腿上。 如此之后,朱标的右手方才落在了右侧的扶手上,手指缓缓的转动着戴在大拇指上的那块白玉扳指。 朱标只是淡淡的扫了一眼以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刘三吾为首的群臣,带着一丝不解的看向聚在一起的朱允熥和羽林卫指挥使于马等人。 最后,太子爷的目光方才落在了那跪了西安门前满地的国子监诸监生身上。 “孤,奉旨,代大明洪武皇帝,见尔等。” “尔等有何大明社稷事,要请陛见,目下可与孤一并说来。” 太子爷平静不起波澜涟漪的生意,却好似一阵无声的刀剑斧钺,横扫向在场的上百名国子监监生,并着在场的各部司衙门官员。 应天城内,西安门下。 此刻独留大明太子朱标的问询声,回荡在这炎炎骄阳夏日里。 鸦雀无声。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