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冰,这是个很古老的职业。据说在周朝就有相关记载,并列入了国家制度,有组织的进行。当时采冰人有个专称叫做“凌人”,世代传承,凌的姓氏就是由此而来! 采冰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十二月中下旬,也就是腊八节前后,这时的温度最低,冰层冻得最厚、最结实也最透明。 先找好一片冰面,在上面画好网格,大小以冰的厚度决定。比较厚的冰网格小,反之则加大。这是为了便于运输,冰块太大光靠人力不好搬动。 画好了网格,先用长柄金属凿子把网格线凿出一两寸深的沟,然后在交叉点上凿洞,直透水面,再用大铲子似的工具沿着网格线用力剁几下,整整齐齐的冰块就和冰面脱离开,被铁钩子钩着,沿事先搭好的木板拽上河岸运走。 这些冰块会被运到冰窖里储存起来,等待来年夏天拿出来使用。冰窖类似地下室,越深、越密封越好。先用木板、枯草垫在地面充当隔热层,把冰块整齐码放之后再盖上棉被或者枯草,封住门,可以保持冰块一年多不化。 今年自管区的凉水河上也出现了采冰人的踪迹,他们站在冰面上迎着寒风用力挥舞着工具,把晶莹透明的冰块送上河岸,一边往马车上放一边浇水。这是为了快速冻结,防止运输时滑落。 马车鱼贯驶入商贸中心西边的大楼,这里有个深达地下四层的停车场,已经被砖石隔出了很多个小单间,里面铺上厚厚的被褥和稻草就是现成的冰窖。 “我说掌柜的,冬天进这么多海鲜卖得动吗?”和运送冰块的车辆一同在市场里交汇的还有一支来自东边的运输队,不用看光靠闻就知道装载的什么货物,太腥气了! 领头的车把式在核对完运输单据之后,边接过货主递上来的烟边好奇的询问。他们是专门运输海鲜的车辆,非常了解海鲜市场的行情。一年里面秋天的海鲜最肥美,也卖得最好,春夏次之,冬季则是彻头彻尾的淡季。 由于气温低,运输条件简陋,很多本来能活的海鲜很快会被冻死,影响销路。这时市场里的摊贩都是少量进货,反正距离津门港也不远,随时都有货源。 但今天这批货有点反其道而行之,不光不少还比寻常进货数量多太多了,除了联盟基地和过节过年,私人摊贩谁也不会一次性进这么多海鲜放着。 “一点都不多,只要价格合适,春节前我还打算再进一批。来来来,卸货、卸货,别挡着路,会挨罚的!”海鲜摊贩没解释为啥要一次性进这么多货,只是一个劲儿的催促卸货。 不说是商业秘密,即便秘密很小也是秘密,能多保密一天就能多吃一口肉。冬天是淡季,销路不好自然价格也低很多,如果能妥善保存到明年春天海货匮乏时拿出来卖,肯定可以赚一笔差价。 这个道理其实搞海鲜买卖的人都懂,但光懂没用,谁也没办法大规模存储海鲜。但随着自管区的冰窖正式建立,想法就可以变成现实了。 只需缴纳一点点存储费用,任何商人都可以把诸如海鲜、肉蛋奶、蔬菜之类需要低温存贮的货物放到冰窖里保存。如果肯多花点钱,还可以单独租用一座小冰窖专门存放自己的货物。 这也是市场管理处为商户提供的服务项目之一,光靠几个商人无力承担起一座冰窖的建设费用,但由市场管理处统一筹集人手、选择场地、安排管理人员就容易的多。 虽然不是免费的,但对于有需求的商人来讲依旧是件大好事。花钱租用理所应当,那点钱融在货物成本里也不算啥,到时候每斤多卖几分钱就全赚回来了。 除了冰窖之外,诸如此类的服务项目还有几个,比如说押送和送货服务。往常有大批或者高价值的货物进出,都要靠商人们自己去想办法保证安全,不光费钱还没什么保障。 现在好了,十字路口市场提供押送服务。按照货物价格缴纳佣金,市场管理处会提供荷枪实弹的联防队员随行押车,想要几个都成。但目前的押送业务开展范围只限于城东和城南安全区,城北安全区需要通行证才能进入。 送货服务则是押运服务的补充,如果有人想购买某种货物,但懒得跑一趟,且数量不多价值不太高,这时只需呼叫十字路口市场管理处的专门频道,讲清楚货物种类、价格和地址,就会有专人送货上门,收费比较便宜。 这些设施、服务虽然只是小打小闹,看上去没有太大的盈利空间,却实实在在的为在十字路口市场经营的商户提供了肉眼可见的便利,还能由此吸引更多客户前来,变相的增加销售额。 同时,也为自管区流民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让更多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比如说采冰人、冰窖的工作人员、押运员和送货员。 当更多流民有了收入之后,自然就有了花钱的需求,随之带动当地市场繁荣、经济增长。而后,繁荣的市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