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此同时,大理寺里。 江洵刚一迈进院落,迎面就遇见了一副面色不虞的大理寺卿。 江洵自原地停下,恭敬开口:“老师。” 大理寺卿原本一副怒火中烧的模样,见到来人,脸上怒气才消散了不少。 他缓和了脸色,朝江洵看过来:“是砚之啊。” “谁惹老师生气了?” 江洵亲自扶着大理寺卿在树下坐了,规矩的站在一旁陪着。 大理寺卿一提起这个就来气:“除了我家小九,还能有谁?今早不过是声音大了些,她就同我置气,方才府中人来报,说中午的时候,她竟带着婢子跑出去了。” “砚之你说说,我一个做阿翁的,说话还不能嗓门大些了?” “老师消气,学生这就派人去找。” 江洵听着大理寺卿那絮絮叨叨,说到后面略带委屈的抱怨声,放缓了语气耐心安慰着。同时,脸上露出一丝无可奈何的笑。 他说道:“罢了,学生亲自去吧。” - 小铺面里,孟锦绣正在试用新砌的炉灶。 这灶整体呈覆斗形状,前灶门是拱形,后面是挡火墙,灶面呈长方形—— 这是孟锦绣特意要求工匠做的,方便放置东西。 这灶台要比杨三娘客舍里的小上不少,不过因着孟锦绣这铺面小,所以放在这里正合适。 不过,因为是新砌的缘故,在孟锦绣看来,这灶还缺少点烟火气。 孟锦绣就着清水将红豆和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然后将锅摆到灶上。待将清水加满,火升起来之后,她耐心的等着红豆粥煮熟。 这会儿已经到了下午,因着孟锦绣准备的吃食都卖光了,她特意写了个打烊的小竹牌,打算待会儿挂出去。 孟锦绣的毛笔字写的不算太好,但刚穿越过来的那三个月里,阿娘曾细心教导过她写字,故只写这块竹牌绰绰有余 孟锦绣握着笔杆,想到阿娘写字工整娟秀,瞧谈吐也不似普通农家女出身,稍微蹙起眉头。 良久后,又叹了口气。 想这些有什么用,如今阿娘已经去世,阿耶也下落不明,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孟锦绣摇了摇头,从高凳上起身去挂竹牌。 铺子外面,孟锦绣将竹牌挂好刚要转身,回头差点撞上一个人。 孟锦绣吓了一跳,手里毛笔险些飞出去。 那女郎也似下了一大跳,连忙往后退了几步,接着又“咦”了一声。 她对着孟锦绣上下左右的看看,语气惊喜的开口:“咦,怎么是你?” 孟锦绣顺着这女郎的声音看过去。 只见她穿一身浅粉色的襦裙,臂上披一件鹅黄色帔帛,头上梳双髻,脸上画着本朝女郎时兴的桃花妆,圆眼粉面,看上去很是明艳娇俏。 面前这女郎,正是上巳节那日遇到的那位红衣女郎。 想着上巳节那日,她将桃花酥推荐给长辈,因此给自己带来一桩大生意。 孟锦绣笑容灿烂起来,朝她点头:“好巧,竟又和女郎遇到了。” 崔九娘惊喜的看过来:“可不是吗?咦,这卖吃食的铺子,是小娘子开的?” 孟锦绣答了句“是”。 崔九娘迫不及待的问:“今日小娘子这里,可还有吃食?” 孟锦绣看着她满脸期待的样子,后半句“不过吃食已经卖光”的话,有些说不出口。 一旁的婢子偷偷看了孟锦绣一眼,小声劝道:“九娘,咱们出来的时间不短了,赶紧回去吧。” 崔九娘瞧了那婢子一眼,不同意的摇摇头:“你急什么,我只是出来走走,再说了,我一个大活人,又不会走丢了。” 婢子小声嘟囔:“怎么不会丢?今天在府中赌气,还不是说出来就出来了?” 她见崔九娘没有反应,又劝:“我看这铺面窄小,哪是九娘该来的地方?” 崔九娘听的不耐烦:“什么该不该来的,别人来得,我就来不得?” 孟锦绣听着崔九娘和婢子的对话,对崔九娘的印象不由又好了几分。 她对着崔九娘笑笑,开口道:“今日准备的吃食已经没有了,不过我灶上熬了红豆粥,女郎若是不赶时间,便进来坐坐吧。” 于是,还未到傍晚的时候,崔九娘就吃上了这刚熬出来的红豆甜粥。 孟锦绣邀请她在长足桌旁坐了,将这红豆甜粥端上来,并几张胡饼和一小盘酱菜,两人坐在一起,吃的津津有味。 崔九娘仔细打量着这长足桌凳,先忍不住赞叹夸奖一番,紧接着注意力就集中在了面前这碗红豆甜粥上。 早在下午的时候,她就闻见了从灶上飘出来的香味,此时一见,竟比香味更加诱人。 这红豆熬的软烂浓香,刚端上来时热乎乎的,此时放凉了些,上面就结了一层厚厚的米皮。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