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不仅他没脸,就是贾政都觉得那时候见面,自己也尴尬。 劝也不是,不劝就更不是了。 有了这想法,众人继续聊下去的心思就淡了。 石仲魁对着贾宝玉露出个歉意的表情,而贾宝玉却一点都不在意,他这次是真被这首诗给镇到了。 刚刚思索好一会,最终无奈的明白,自己是写不出这种气势极强的诗词的。 一直把头伸出马车,不断的和石仲魁招手,甚至还喊了句,自己要是写出满意的诗,就让人送来给石仲魁品鉴一番。 石仲魁嘴角一笑,连连点头答应。 第52章 无路可走 听石仲魁答应后,贾宝玉满心欢喜和坎坷的同时,贾政也不由嘴角一笑,看来孟母三迁却有道理。 只有结交良师益友,才能让宝玉这种孽障自发的想去改变。 即便将来科举之路不顺,多认识几个前途似锦的俊杰也是好事。 可没几秒,贾政又叹息一声,石仲魁闭门读书,这婚事又得拖下去。 不过,这次贾政是打定了主意,回家就和母亲商量一番。 即便不把迎春嫁过去,换成薛宝钗也行。 至于林黛玉和亲女儿探春,还是年龄实在太小了。 即便等到两人13岁就定亲,那时候石仲魁说不定早就一举夺魁,成了别家的女婿了。 于洪高带着石仲魁和于同甫回到正厅,仔仔细细的交代一番,干脆就让儿子也在农庄读书。 两人是师兄弟,增进兄弟之情又互相监督和进步,未来一同做官也能互相照应。 送走了于洪高,不过临走前,于洪高没忘了让人把石光珠背上马车,送回京城的缮国公府。 “伯谦,为兄就不该来。” 石仲魁白了于同甫一眼,不用猜都知道这家伙舍不得娇妻和儿女,“师兄,要不我们再喝点,醉了之后就没那么多想法了。” “别”,于同甫忙摆摆手,“为兄不胜酒力,先去躺一会。” 刚走几步,又回头说道,“对了,晚膳也不用叫我,让人送点清粥小菜对付一顿就行。” 石仲魁哈哈一笑,没急着回院子里,而是在于顺和几个小厮的跟随下,慢步走到农庄的沟渠堤岸上的柳树下,看着不断流动的渠水沉思起来。 而于顺和几个小厮,看着双手背在身后,身姿挺拔的石仲魁时,心里那叫一个火热。 可以肯定的是,自家主人的这位弟子,今日之后定然名声更大。 甚至顺儿还想着,一旦稻田养鱼真的能增加粮食产量,又能收获上千斤的鱼。 说不定皇帝老儿一高兴,就封少爷个世袭爵位都有可能。 别管是子爵还是男爵,只要是五等爵位,那就是超品。 名义上的品级那是比一品都要高,而且大周律法规定,世袭爵位无军功才降等。 即便降等之后,后代也能再继承一等神威将军和三品爵威烈将军,等于三代百年的荣华和富贵。 仅为子顺后代考虑的话,肯定比诗书传家的望族强。 可惜这只是顺儿的看法,让石仲魁选的话,大概率会当文官。 …… 贾政等人离开之后,当夜石仲魁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城勋贵和官僚群体。 而且,高永民为了抢下举荐之恩,回家就写了份奏折送了上去。 不仅详细的把稻田养鱼之法的好处和风险写下来,更是把今日所见所闻,全部写了出来。 随后又修书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工部的左侍郎去信,强烈要求这位侍郎大人做好抢人的准备。 当然,信上面肯定不会写的这么直白,但大致的意思差不多。 而石仲魁做的那首《画鸡》也传遍了京城内外,夏守忠在得到手下的回报后,惊讶的差点茶碗都没端稳。 然后一拍大腿,拿着手下交上来的折子就进了景隆帝的御书房。 景隆帝看完折子脸色大喜,不说北方粮食的增产,即便仅仅是能让朝廷每年从南方多收几十万但的粮食,就足以暂时缓解九边缺粮、缺饷的问题。 更能把京师年末的粮价给压下一部分。 要是京畿之地每年也能增加十几万担的粮食,足以养活一两万人的新兵了。 想到这,皇帝心里不免火热起来。 至于那首诗,景隆帝仔细思索良久,没觉得这诗有一丝一毫的反意,顶多只能算是书生意气。 再联想石仲魁过往不仅贫苦,祖传的宝贝还被众多不怀好意着盯着,算是压抑太久了,一朝得见希望,难免就孟浪和吹牛了。 不过,这诗也确实不错。 “朕记得缮国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