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四年三战,九边各镇,兵员已不再那么充足了。” “据臣了解,此回出征后,九边各镇,眼下所能调集之兵皆不足两万。” “一旦此时建奴兴兵,再犯辽东,九边重镇只怕是形同虚设,无兵可调!” “如不从速解决西虏战事,建奴迟早发觉九边虚空,届时又该如何,从中原调兵吗?” “陛下,中原兵马未曾与建奴作战,经年兵备废弛,将懈兵弱,更没有大战经验,调到辽东,无论多寡,都是毫无用处!” 朱由校在上面坐着,一时间竟哑口无言。 王洽这个兵部尚书,的确比崔呈秀尽心尽职,就是有些太令人厌烦了,他和李邦华一样,属于我觉得对我就要死谏。 这种人不可或缺,但朱由校生怕哪次没忍住把他们给砍了。 第五百三十三章:散尽家财 是啊,王洽说的,恰恰正是这四年多以来几经征战所出现的祸端,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是没有的。 四年三战,中间的休养时间根本不够,对几经征调的九边将士来说,基本上每歇息几月,就要再奉命出征。 虽说朝廷给的封赏丰厚,可他们毕竟也是人,是人,就有身心俱疲的时候,后世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朱由校正想着,李邦华一旁劝道: “陛下,臣等也知道,大军征伐,部堂高论不宜影响前线战策,可这毕竟是能一劳永逸解决西线战事的时机。” 王洽也道:“陛下还记得,在万历四十七年您刚继位时,九边共有我大明在册兵员多少吗?” 朱由校哪里知道这个,只能摇头。 “二十二万!”王洽大声说道,“一直到这天启四年,陛下发动了三次对外的大规模战争,都赢了,有利有弊!” “利处,是大明边疆一带形势的一片大好,从没有这么好过!可弊端就是九边精锐边军的虚空!” “现在九边的在册兵额依然有二十万之数,可臣不怕死,还请陛下细细听完,再治臣的不敬之罪!” 王洽说着,在太和殿上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天启二年、天启三年两次战役,战后未曾补充的,还有各将帅们冒额吃空饷的虚数,就要有两三万。” “剩下这些人,陛下抽调了十几万去打察哈尔,其余的又要被分派往各要地守卫边堡、驿站,现在九边腹地,可供抽调随营听用的机动兵力,已经不足两万了。” “可是眼下,蓟州整顿军备,那里的兵几乎已经称不上是精锐,去了这些,陛下,眼下九边各镇实际上已经是无兵可调了!” 说到这里,王洽的神色,显得有些悲凉。 朱由校彷如晴天霹雳,自己太过乾纲独断了,一门心思都在打建奴,杀西虏,还有那虚无缥缈的文治武功上,完全没注意到九边的精锐兵力现在已经损耗十分严重。 只要一场失败,九边就会一蹶不振,蓟州军如何没落,尚在眼前,这是大明朝最后的精锐。 朱由校曾经以为自己就算输,也输得起,现在看来他错了,他和林丹巴图尔、努尔哈赤一样,都输不起一次。 听到这些,户部尚书崔呈秀心中一冷,顿觉大祸临头。 这是他做兵部尚书的时候的失误,第一是因为他完全不懂兵事,第二是当时一门心思都在斗东林和谄媚魏忠贤上,根本没去管各地的兵备情况。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