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厂来说,锦衣卫与东厂唇齿相依。 而魏忠贤更是明白人,他知道,有许显纯在,锦衣卫就能与东厂形成掣肘,皇帝也就放心。 一个查朝臣,有如利剑悬挂在他们的头顶,另一个则利用地方督办司贯彻皇帝旨意,以继续现在政令能上通下达的局面。 而一旦锦衣卫倒了,东厂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那个时候,不仅要遭受成倍的明枪暗箭,就连皇帝也会对东厂和魏党的势力不放心。 所以,这次魏忠贤选择和许显纯临时站在一条战线。 魏党官员开始发力,而以当朝内阁首辅魏广微为首,许多官员也开始上疏。 他们上疏谴责某些科道言官的无知行为,称以谣言做证据,本身就是一种愚蠢。 而范家替死,更是板上钉钉,渠家就算无协助之罪,也有在战时叛国资敌之实,一样要受到惩处。 如此上疏,岂不是偷换概念,诱导小民吗? 看起来,这是围绕许显纯生死存亡的一次党争,实际上,朱由校知道,这是皇权和地方财阀势力的一次博弈。 第六百零四章:陕西大雪,山东大饥 天启五年六月四日。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在这个党争闹得朱由校焦头烂额的关键时候,一连串天灾的消息接踵而至。 陕西延安知府上奏,称该地已经大风大雪接连半月而不止。 眼下延安府有司停摆,驿站不通,官府甚至无以派出巡街差役,就连当地驻军的日常操训也暂时停止。 当地官府机构几乎陷入全面瘫痪,每日都有无数的百姓和守城兵丁冻死,地方官府全无办法,希望朝廷尽快处理。 无独有偶,山东济宁也发来急奏。 济宁知府上奏称,自本年立春以来,偶有过境飞蝗,到了六月,成群飞蝗自南而来。 飞蝗聚集,遮天蔽日,以致春禾荡尽,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济宁知府在奏疏中说,成群飞蝗近来有向周围扩散之势,而济宁官仓接连开仓一月,流民仍然愈来愈多,粮款早已杯水车薪。 官仓存粮逐渐告罄,风声传出,直接导致现在的山东粮价疯涨,几乎隔天就会成倍的翻滚。 有粮的都在囤积粮米,没粮的,再也买不起粮。 流民遍野,许多地方的官府粮仓已经赈无可赈,是真正的空无一粟,流民遍野,饥人易子相食。 济宁是运河最重要的流经之处,也是全山东商人最多的地方,也是皇商会最初的据点之一。 山东大饥从济宁这个点爆发,对运河经济也有不小的影响。 天灾说来就来了,就算准备了五年,这些东西,也还是完全不够,现在全国的人口太多了。 好在畿辅皇庄的番薯、马铃薯已经形成量产,加上从外地调粮,应该足够山东所需。 可若是同时在其余几个省再爆发大饥呢? 这些流民一旦处置不当,很快就会裂变为在各地闹事造反的流贼,到了那个时候,性质可就变了。 自己没有多少时间,必须尽快处理山东的饥荒。 至于眼下朝中纷乱如麻的党争,朱由校决定亲自出场,一刀切,以免生事! 今日大朝会上,主要说的就是此事。 两份急奏都是在昨日传来的,朱由校看过后深为忧虑,决定在今日朝会就商讨明白,即刻发旨。 “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众臣山呼以后,朱由校稳稳坐在九龙御座上,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扔出两本奏疏,开门见山道: “旁的事都放在一边,陕西大雪,山东大饥,都说说吧,怎么处置?” 话音未落,一名言官出列,铮然谏道: “陛下,臣有本奏!” 朱由校看过去,道:“是要说替死案的事吧?朕说了,先说赈灾的事,你回去吧。” 那言官不依不饶,道: “陛下,许显纯嚣张跋扈,随意抓人、杀人,民间人人喊打,若不及时处置,恐会累及人心啊!” 朱由校这才眯着眼睛,望了他一会,道: “丛士善,朕说的话你是哪一句没听懂?” “可是陛下…”丛士善没有注意到朝臣们看他如同看傻子的目光,还欲再说。 英国公张维贤站在一旁,看着这个家伙,再看看杀气已经抑制不住的皇帝,赶紧垂头不语。 “可是?”朱由校这次是真的有些生气了,“让朕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累及人心。”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