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幕下,暗藏着杀机。王钰预感到了危险,加速了在南府军中清除异己的行动,武卫军承宣使胡禁,被王钰以违抗军令,蔑视上峰的罪名,上奏朝廷,建议削去军职。蔡京从中作梗,坚决不准。太子赵桓,担心前线有变,做出了妥协,同意王钰的任命,将徐宁提拔为武卫军观察使。王钰听从吴用建议,施展手腕,使林冲实际上架空了胡禁的权力。胡禁是个明白人,不久便称病请辞,要求告老还乡。 汴京城,新年刚过,京城百姓似乎还没有从过年的喜庆气氛中清醒过来。他们不知道,如果不是王钰领着十万铁骑镇守幽云,按历史的进程,此刻,他们已经做了亡国奴。而他们的皇帝和太子,早已经被俘虏到了金国,受尽屈辱。历史,似乎真的被改变了。 资政殿,早朝的文武大臣,已经列作两班,等候太子驾到。许久不过问政事的八贤王,此时也手持金锏,站在玉阶中央。这是赵佶闭关修炼前的特旨,请他这位叔叔出来主持朝政,辅佐太子,暗中掣肘蔡京,就如耶律南仙所说,历代君主与大臣间,信任总是相对的。赵桓临朝,坐于龙椅之下,百官三呼千岁。 “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殿头官话音方落,文官班中转出枢密副使高俅,上前奏道:“太子殿下,下官有本要奏。” 赵桓似乎还不太习惯坐在金殿上与群臣商议国事,不自在的动着身子:“有本速速奏来。” 高俅略一停顿,随即语出惊人:“下官弹劾太尉王钰,拥兵自重,图谋不轨。请朝廷削去王钰兵权,严加防范。”今天的第一个奏章,就让所有人大惊失色。王钰统兵十万,镇守幽云,朝廷倚若长城,要削他的兵权,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赵桓听罢,也是惊疑不定,遂问道:“高大人,你说王太尉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可有真凭实据?” 高俅面不改色,继续说道:“王钰图谋不轨,虽无真凭实据,但民间早有传闻,事情,总是莫须有吧。” 赵桓尚未答话,忽听一人怒喝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王太尉精忠报国,累立战功,朝廷倚若长城!你身为重臣,捕风捉影,诬陷太尉,良心安在!”群臣骇然,寻声望去,又是参知政事,尚同良。这位三不知宰相,近来频频发声,所陈意见,多切中时弊,可谓朝中一道特别的景致。 高俅被尚同良一顿抢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便把目光投向列位第一的公相蔡京。 “太子殿下,老臣认为,高大人所言,虽无真凭实据,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朝廷还是要早作防备的好。王钰带甲十万,骁勇善战,连辽军都不是他的对手,如果他一旦发难,局面不可收拾。”蔡京身为群臣首辅,他的话,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胡言乱语!如今金人屯兵幽云十六州之前,意图非常明显。此时弹劾大臣,是何居心?蔡大人,你位列三公,当为百官表率。如此轻信谗言,有负陛下重托。”尚同良卯足了劲,誓要跟蔡京对抗到底。朝中残存不多的有志之士,见尚相领头,纷纷出班上奏,痛陈利害。他们之所以不惧蔡京,除尚同良的忠义之外,非常的关键的一点,就是玉阶上那位持锏的八贤王。 蔡京气得胡须直抖,咬牙切齿的喝道:“朝堂庄严之地,你等如市井泼皮一般胡搅蛮缠,成何体统!莫不是收了那王钰的好处,专门替他辩解!” 尚同良毫不畏惧,索性走到蔡京身边,指着他的鼻子,大声骂道:“若说收取好处!满朝文武,谁能比得过你!你当年在江南替陛下征集花石纲时,*,鱼肉百姓,所得赃款,何止千万!拜相之后,买官卖官,玩弄权术,天下之人,恨不得扒你的皮,吃你的肉!我若是你,早就一头撞死在金殿之上,还有何面目大言不惭,妄议天下!” 一顿痛骂,大快人心!偏偏朝廷有制度,不因言降罪,哪怕是捕风捉影,也没有关系。蔡京被骂得狗血淋头,一张老脸涨得通红,浑身颤抖指着尚同良,几乎说不出话来。 “罢了!好端端有廷议,搞得乌烟瘴气!王钰之事,就此打住,不得再议!”赵桓感觉到自己似乎成了局外人,十分不满。 散朝之后,蔡京惊怒交加,回到太师府,急召同党商议对策。那尚同良最近像是换了一个人,隐隐成为一党之首,好些无足轻重的言官跟在他身后,兴风作浪。看来,又到整顿的时候了。 可他怎么说也是参知政事,为宰执之一,身份显贵,要动他,没有圣旨,可不好办。偏偏天子身染重疾,不能理事。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他咆哮朝堂? “公相!他一个闲官,怕他作甚?随便罗织一个罪名,上报太子,将他下狱就是了!”梁师成是个浑人,可笑他还自称为苏轼的儿子。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