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在王钰进入资政殿后,文武大臣们依次向他行礼。 “好,好。”他频频点头,回应着臣工们的问候。今天这次早朝,他的心情不同以往,或者用沉重以形容也不为过。因为今天早朝的议题很重要,是讨论如何管理原金国旧地。北伐是成功了,地盘也打下来,可到目前为止,北方还处在“军管”状态下。各部队的将帅军政一把抓,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如何尽快的司仪行政,是当务之急。 “王欢,王欢呢?”刚走到上首,与皇叔父摄政王赵颉一同坐下,他就叫了起来。王欢小跑着上得殿来,听候他的指示。 “你去嘱咐一下,让负责记录的史官们今天特别仔细一些。不管是摄政王,还是大臣们的意见,一个字也不要漏,议完之后,本王要亲自过目。”王钰郑重的说道。历朝历代,各种朝会,负责修史记录的史官们都是要记录在案的,这本是常例,他今天着重强调,不难看出对此次朝议的重视。 王欢领命而去,文武百官各按官衔大小排列站好,手持笏板,在行过大礼之后,早朝开始。王钰说出的第一句话,就引起了满堂震动:“列位臣工,今日早朝,咱们把别的事都先放一放,着重商量一下,如何管理金国旧地。为了节约时间,不偏离主题,本王先定下一个基调。其实早在几个月以前,朝廷就已经放出了风声,我们现在实行的道府州县制度,已经不适合实际情况了。好,本王就说到这儿,大家踊跃发言吧。” 这可是目前的头等大事,许多大臣们早就有了准备,一听这话,纷纷从袖口中掏出奏章,准备上奏。 “等等,本王再罗嗦一句。今天,咱们实行一个免责制度。不管是任何人,发表任何意见,都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福王,你的意见呢?”王钰自己说得客气,但这句话绝对不是罗嗦。有了这个免责制度,大臣们就可以放心大担的提意见,不用担心触怒谁,得罪谁。 赵颉在朝廷上,一向是个看客,没想到今日王钰居然主动征求他的意见。 “王上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这也的确是当务之急,本王看,就开始吧。”赵颉探过身子,向王钰说道。 “好,列位臣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王钰这话一出来,今天的早朝,算是正式开始了。 有趣的一幕在这个时候出现,同时有四五位大臣站出班来,想要上奏。后面的看到前面的同僚出来,赶紧退回去。前面的人回头一看,后面有人,也跟着退回去,这一来一往,看得上面两位摄政王哑然失笑。 “王上,福王千岁,臣有本要奏。”第一位出来上奏的,是参知政事商仲扬,他以前是三司使,也就是国家最高财政长官,管全国的经济财政。后来三司被撤销,并入了户部,他被王钰授了一个参知政事的头衔,这几年来,鲜有建树。此番,看来是有备而来了。 值事太监取过他的奏本,呈交到王钰手中,他自己则在下面陈述起意见来了:“臣认为,北方的土地,自唐朝以后,经由外族统治数百年。当地百姓的风俗习惯,国家认同,早已不是中华正统。如果仍旧施行大宋现在的行政制度,是不合时宜的。臣建议,效仿唐朝的都护府制度,设立北廷都护府,安东都护府,选派得力官员,担任都护使,代表朝廷管理金国旧地。金国原来的行政划分,可以延用,如此一来,可以尽快的稳定局势。” 王钰仔细翻阅着他的奏章,看罢之后,不置可否,转递给赵颉。 “王上,福王千岁,臣认为商大人的意见,不成熟。”此人一发言,满堂皆惊。本来,大人们同殿为臣,纵然是政见不合,表面上也要保持一团和气。可这位大人一出口,直接把人家批为“不成熟”,火药味相当的浓。看来是“免责制度”给了他信心。 王钰一看,不是别人,就是老相孟昭。 “孟大人,不知道你有什么高见?还望不吝赐教。”商仲扬脸色不太好看,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批评不成熟,换成谁,面子上也过不去。 “商大人,你可知道北方我军控制的领土有多大么?有我国黄河以北两个那么大,这么辽阔的领土,设立两个都护府去管理?权柄不嫌太大了么?自唐朝以来,地方割据势力一直是中央的心腹大患。而且北方地势平坦,直接冲击我大宋中枢,岂能等闲视之?王上,臣认为,还是现行制度较好,道,府,州,县划分清楚,一块一块分割下去,不让女真人有死灰复燃的机会。”孟昭性子刚烈,直言敢谏,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可问题就是,王钰的开场白,早就已经说明了,现行制度不合时宜,要求变。可他现在居然又提老制度,这不是和王钰对着干么? 王钰倒也没怎么样,点头道:“今天本来也是商议,大家畅所欲言,不必有任何顾忌。商大人,孟大人的意见本王记下了,还有么?” 众臣见王上并无责备之意,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