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陈新诸多想法的浮现,图纸上的避难所已经变得截然不同。 不仅多出了数个空间,整体占地面积更大不说,原本深埋地下、与入口有几十米落差的避难所主体部分在图纸上也被进行了调整,二者之间的落差现在仅为一层楼的高度。 这个高度差在建筑结构和防护性能上来说没有问题,原本陈新将避难所主体埋得那么深主要是为了应对陨石撞击与随后到来的各种灾难。 现在灾难已经过去,也就没有必要住的那么地下了。 至于说水、电、供暖和空气过滤设施陈新则将其从建筑的主体部分分离出来,单独另设了一处空间进行安放,这样一来这些设备就不用再安放在避难所的主体区域,有什么问题也不至于影响到避难所内的居住者。 一番调整之后,可以说避难所的整体规划显得功能区分更加清晰了,而且也新增了几个生产生活设施,功能也更加完善。 不过看着显得有些凌乱的避难所布局,陈新觉得还是应该对其进行调整。 虽然说不用担心施工难度和空间不足的问题,但还是应该让整个避难所的规划更加合理一些。 想到这里,陈新倒是记起了之前曾经看过的一个关于联邦富豪用废弃导弹发射井改造避难所的视频,里面那个导弹发射井改造的避难所着实很不错,无论是舒适程度还是功能的完善程度都很令人满意,而且设计上也非常的合理。 所以陈新在考虑了一下之后,决定将自己的避难所布局也重新进行调整。 首先避难所新增的几个功能区域没有必要摊开布置,完全可以进行叠放,将整个避难所设计成多层结构,通过电梯和楼梯上下,这样既可以让建筑布局变得紧凑,也更方便实用。 毕竟避难所内,上下个楼梯和转几个走廊是完全不同的使用体验。 而且陈新还打算把现在四四方方的避难所结构调整成圆形,效仿导弹发射井改造而成的避难所。 这倒不是说陈新在抄袭或者模仿,而是因为圆形相对而言空间利用率更高,而且可以更便于布局。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圆形结构的结构强度要更强一些,而且更节省材料,当然这一点对于陈新来说倒是不用那么在意。 所以在一番调整之后,整个避难所变成了一个多层的圆筒结构,依旧通过走廊连接着避难所的入口,但不再需要通过电梯向下几十米之后才能够进入避难所内部。 而是可以直接抵达避难所主体部分的第一层,然后通过位于圆形结构中央的电梯或者楼梯下到更下层。 至于避难所的主体部分,陈新将原本和卧室连接在一起的客厅、厨房和温泉浴室这些功能设施都分离了出来,单独放置在其他楼层,卧室则集中到一层,以增加居住面积。 这样调整以后,就每个人都可以有单人房和一张更舒适的床,不用再睡高低床了。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