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1982有个家

我在1982有个家 第931节


  不过马路上很安静。

    此时城区里已经是万家灯火。

    第四工人新村在城区北部,沿着淮海路直走就能看到一片片小楼房区域,那就是工人新村了。

    工人新村曾经聚集了全县的工人,一直到现在,这片城区都是县里的热闹区域、经济发达区域。

    这里有整齐划一的楼房,有公园,有游乐场,有少年宫也有电影院。

    这里还有县城最早亮起的路灯,淮海路上隔着三四十米就有一盏昏黄的路灯,不过还亮着的不多,好些是被小偷用弹弓给打碎了。

    路灯不灭,他们不好进门。

    王忆三人走去,借着一处还在亮着的灯光看到一家店铺。

    灯光有些昏暗,店铺门口又有一棵梧桐树,这样难以看清店铺名字,透过绿色木板门上的玻璃往里看,里面有个柜台,后面墙壁上挂着一些衣帽饰品。

    比如带着胸饰的精致毛呢,比如一定玫瑰红的宽边帽,下面还吊着一双同样颜色的拖鞋,再比如几件悬挂着的西式大衣,看起来挺奢华的。

    王忆以为这是一个服装店,但又看到里面美发用的那种皮椅子……

    这时候里面的人注意到了他们的张望,顿时走出个姑娘来,急忙忙的将两块木板插进门上玻璃窗的槽里,挡住了窗口让人无法张望。

    两块木板也是绿色的,用红色油漆写着‘南国风情、大胆开放’。

    王忆吃惊的跟孙征南和徐横对视。

    这是个什么店铺?

    仨土包子一边走一边讨论,最后也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

    倒是很快到了工人新村。

    工人新村里还是热闹,这会吃晚饭的光景,不少孩子在外面闹腾,家长穿着围裙端着饭碗的出来吆喝孩子回家吃饭。

    还有的孩子估计是犯错惹麻烦了,风一样的从门口跑出来,后面是个年轻的母亲手持竹鞭在追赶:“草拟娘的周小楠,还敢跑!”

    王忆看的很乐呵。

    很有生活气息呀。

    不过这样一来就不适合进入孙为民在第四新村一号楼的宿舍捣鬼了。

    他们三个陌生人而且都是年轻人溜达过来,好些出来喊孩子吃饭的大人都在警惕的盯着他们。

    绝对没把他们当好人!

    还有老太太出来拉走自家孩子,低声说:“快点回家,来拐子了,他们要把你拐走打断腿当乞丐去要饭。”

    另有人不知道在哪里操着外地口音吆喝一声:“这三个银是哪里来滴?看着可不像好银呐。谁快给街道办上打个电话,叫他们过来看看。”

    王忆一听这话傻眼了。

    这年头城里的老百姓这么警惕这么爱管闲事的吗?农村都已经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了,怎么城里社区警惕性这么高?

    还好孙征南提前过来踩点来着。

    他愤怒的回嘴说道:“谁在污蔑人?我们就是去老四馄饨担吃两碗馄饨,怎么还污蔑人、乱扣帽子?”

    工人新村这种老式社区没有围墙围着,一栋栋楼都是开放式的,孙征南带路很快找到了一家在楼房外搭建起的小棚屋。

    棚屋是用木头撑起来、用搌布盖住简单搭建而成,门口挂着一盏昏黄的灯,灯光下门口两侧各挂了一张板子。

    左边写的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快请进。

    右边写的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快请坐。

    这就是老四馄饨担。

    馄饨担是外岛最常见的夜厨。

    夜厨,顾名思义就是晚上开的厨房,正所谓‘马无夜草不肥’,人也是这样,晚上吃夜宵容易发胖。

    但这种买卖在工人新村挺常见的,工厂有夜班,上夜班的工人有的提前下班大半夜的回来,天寒地冻浑身冰冷,这时候来一碗热腾腾的馄饨下去,浑身熨帖!

    小馄饨便宜,一大碗只要五角钱。

    王忆三人进去后里面只有马扎小凳子没有桌子,并不是饭店就是个夜摊,也就是夜厨。

    门口东边横放着一个担子,竹子打造,一头是锅灶一头是个抽屉箱子,上面还放了个梆子。

    以前夜厨就是这样敲梆子挑担子的走街串巷。

    这会已经有几个人在里面吃馄饨了。

    简简单单的一个大碗,大家伙坐在马扎上端着碗呲溜呲溜的吃,时不时因为被烫到而‘嘶嘶哈哈’的倒吸凉气,还有的会喊上一声:

    “加点胡椒粉!”

    三人进来,立马有个汉子热情招待他们:“三位同志要吃馄饨?猪肉馅儿的一碗五毛钱,三鲜馅的四毛钱,鱼肉馅的两毛八,看看你们吃啥的?”

M.DD-neNG.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我在1982有个家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