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名气,元宝茶饮店的名气一出来就让大家知道:“哦,是元宝家的。” 这种好记的名字,简直成了特色。 如今外地人到首都来,都记住了话:“吃什么都可以,吃的能买做好的带回家。喝的一定要去尝一尝元宝茶饮店的饮料。买饮料还送一个杯子,那个杯子我到现在都在用。带盖的呢。” 也不知道到底是买杯子还是买饮料。 桑晓晓知道现在的塑料杯不好做,想着塑料杯对环境也确实不环保,所以很支持傅元宝的“送杯”大业,并热情推销了几十年后的杯子大业:“逢年过节你可以推出新的杯子。过年的时候喜庆的红色杯子,中秋的时候有嫦娥奔月。首都还可以有地方特色长城杯。你开到别的地方去还可以有各种风景特色杯。说不定有人为了收集这个能踏遍大江南北。” 傅元宝觉得桑晓晓有时候野心比自己还要大。 他把这个想法记录在案,并且觉得以后可以尝试。当然他也在怂恿桑晓晓:“要不要这段时间再试试新的饮料?” 桑晓晓,元宝茶饮店的饮料头号研究员冷漠拒绝:“不要。我有的喝,为什么还要去研究新的饮料。你的研究员是吃干饭的吗?” 于是与傅元宝只能作罢。 桑晓晓现在不再是大学刚入学的模样。如今的她身上气质在大学文学熏陶下,渐渐沉稳下来。对外由于常年尊重物种多样性,开始懒得发话。对内,那是例外。 对傅元宝,她怎么样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哪怕傅元宝工作很忙碌,她照样心血来潮的时候,就打电话给傅元宝:“傅元宝,我想吃烧饼。梅干菜扣肉加点糖。要热的小烧饼不超过五厘米。” 傅元宝到现在都很惊奇于桑晓晓的要求之细致:“你为什么能精确到五厘米?这样子的烧饼也太小了吧?” 桑晓晓:“一口一个的烧饼才是真的吃着休闲的烧饼!其余的烧饼都是充饥的烧饼。我又不是要充饥,当然要小烧饼。” 傅元宝:“?”哪里来的逻辑,为什么听着还有点道理。 于是傅元宝只能叹口气去给人买烧饼。 当大哥大出现在市面上,傅元宝在“每天会被更加疯狂的指使干这干那”,和“连大哥大这种有钱人必备随身电话都不给桑晓晓买”之间,犹豫了很久。 最终傅元宝还是给桑晓晓和他自己各买了一个大哥大。 收到大哥大的桑晓晓也确实是一如既往的,表达了对礼物的震惊和完全符合傅元宝猜测的嫌弃:“天呐,你们做生意的人也太辛苦了。这外出还要背板砖。你竟然还想要我跟着你一起背板砖。土元宝!” 习以为常的傅元宝也不恼,笑出声:“板砖也是挺有意思。以后你想联系我随时都可以联系到。唯一的缺点就是重。等奶茶店赚了钱,看看你们学校有没有谁想要研究随身电话的,我们投点钱让他们研究一些轻便的随身电话。” 桑晓晓学校大学生思路想法很好很多,很敢闯。 “行啊。孔雯社长毕业了,在学校边上有委托人开了个咖啡店。她虽然是去官场闯荡,但咖啡店现在基本算是服务学生的。有很多人在里面谈文学和谈生意。你去那边问问就行。” 谈生意的学生基本上就只有一个问题,缺钱。傅元宝有钱能去支持一下学生事业当然是好事。现在各地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找工作可不好找。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天之骄子,也不乐意随便给别人打工。 傅元宝听到她这么说:“嗯。可以。” 当元宝茶饮店,真的从首都如火一般蔓延开,一家家开到隔壁省,隔壁的隔壁省……很多人诧异发现,三木有很久没发文了。 长篇只有一本《夏商》,正式完结已经出了书。短篇则是一篇没有,全在吃老本。 三木的读者们纷纷疑惑起来:“三木最近在好好读书吗?” “也是学校的课业繁忙,她还要兼顾自己的编辑部。” “小商人每个月才放点出来,看一会儿就没了。感觉像一直没看一样。” “哎,对。她的作品动画都已经放了一部,到现在还没有新的文。” “对了,电视呢?” 就在大家伙儿觉得桑晓晓失去了踪影。历时两年,电视《春居》终于迎来了宣传期,在最热的时间段,最好的电视台,准备上映了。 说起《春居》电视剧,拍摄的过程那叫一个可笑。邱岳导演确确实实有钱。有钱人的通病就是花钱非常没有分寸。他大笔大笔开销在了场景上,特地折腾了一个和小说中描述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园林。并且在服装道具拍摄设备上花了大功夫,然后拍到一半没钱了。 拉赞助也要人能赚回来。广告商现在给的钱到邱岳眼里根本不够。于是同样花钱没分寸的桑晓晓贴了点,最后被傅元宝拦住了后续投资。 不然两个没分寸的人碰在一起,就是超级没分寸。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