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了?正好我还有事找你呢。” 望见登门拜访的季云,江文撂下的手中的笔杆子。 “什么事啊?” 江文带着季云落座,倒了两杯酒,示意他稍安勿躁:“你先说吧。” “我要请假。” 季云的戏份较少,纯粹是江文想要白压榨他的劳动力,故意把他的戏份安排到了最后演。 能多呆一天就能多盯一天的班。 “嗯?”江文眉头一皱,“请什么假?” “我那部钢的琴入提名,要去领个奖。” “什么奖?” “悉尼电影节评委会特别推荐奖和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 江文点燃一根烟,眉头渐渐展开,“两个你都不用去了。” “什么说法?” 东京电影节影帝含量很高,是国际a类奖项之一,在亚洲也是赫赫有名的。 东京电影节举办于1985年,含金量很高,现在国内共有四个人获得东京电影节的影帝,能叫出名字来的都是大腕。 凭借《老井》获得影帝的张一谋,凭借《背对背脸对脸》获奖的牛震桦,凭借《霸王别姬》获奖的哥哥。 最近一年国内获奖的是96年,第九届凭电影《变脸》摘得影帝桂冠的朱续。 季云这一次,就是角逐第五次获奖人选。 很多人会把这个节跟金鹤奖那个搞混,其实两者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金鹤奖又称友好交流奖,目标就是鼓励兴致的,影帝也就是图一乐,谁拿金鹤奖炫耀那纯属跌份。 凡凡就是得的这个影帝。 后来的吴晶凭借战狼2也获得了金鹤奖影帝,不过他没去领奖,估计也是嫌丢人。 季云获奖的几率挺高的,毕竟王千原就拿到了这个奖项。 江文倒是有不同的看法:“悉尼的那个特别推荐奖又不是颁发给你的,你不用亲自去耽误事,让你们公司派俩人表表意思也一样。再说了,你那部钢的琴有地区性限制,很多人看了觉得好,但是也没啥共鸣感。” 这倒是实话,季云也没法否认。 国外的影评人对国产电影的共鸣并没有那么深刻。 钢的琴就是这样。 喜欢钢的琴的观众一般有几类。 第一种是赶上退休潮的那群老职工。 他们没有什么发言权,都跟老黄牛似的任劳任怨。 黄红在春晚上喊着“我不下岗谁下岗”的号子时,这些职工心酸都往肚子里咽。 要是现在再有人在春晚上喊一句这个词,估计春晚总导演都得引咎辞职。 第二种是经历黑土地落魄的一代人,这些人在世纪之交,目睹了这片土地的由盛转衰,很多意向都能清晰的感悟到。 第三种是努力奋斗的普罗大众,有点丧,但是喜欢苦中作乐。 而国外的影评人没有这样的经历,就算他们共情能力极强,为了一部片子去了解幕后的知识。 书本上那些冷冰冰的文字也没有亲身感受过后的冲击力强。 就像经历过那场大潮的刘擎,他看了这部电影后热泪盈眶,甚至想要死后把这部电影放在自己的墓中。 影评人看的是电影,这些人看的是青春。 东京电影节倒是有点盼头,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