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公孙瓒大军对峙。 崔巨业的失职,让公孙瓒重新从易县之中逃了出来,公孙瓒强征了大量的民众入军,并以自己麾下的军将为骨干,此时的军力已经膨胀到了近三万人。 与此同时公孙度接到诏令之后,也是立即让徐荣领兵进攻辽西郡。 比起治理州郡,平衡周边势力,十个徐荣都不如公孙度。 但是论起领兵打仗,十个公孙度绑在一起都不够徐荣一只手打。 孙坚一路以来征战沙场,大战二十七,全胜二十四,平一,败一。 唯一一场均解不分胜负的战役是东郡之战,而唯一的一场败绩则是被徐荣领军所击败。 若是当初董卓在孙坚攻破了太谷关之后不是亲自领兵出战,而是让徐荣领军,可能历史便真的要改写。 华阴之战时,董军各部面对着黄巾军凌厉的攻势无一不是节节败退,甚至于直接崩溃,而只有徐荣稳住了阵线,甚至于还有反击的余力。 而在华阴之战的末尾,董卓再做最后的困兽犹斗,黄巾军已经取得的胜利的情况之下,徐荣还成功带领麾下的军将撤退到了安全的地带。 后面许安之所以围而不攻,第一是想要招降徐荣,用来劝说公孙度,第二便是若是有徐荣指挥,黄巾军真的要击破这支董卓军,也必须要付出不小的伤亡。 所幸,最后徐荣还是选择了投降。 大势已去,整个关中当时都已经被黄巾军所占据,徐荣对于董卓也谈不上什么忠心。 公孙度也依诏令派遣水师沿岸南下,向着冀州的渤海郡,青州而去。 朱九也带领步兵自蒲阴陉出,进攻冀州中山郡,连克中山北部三城。 中山国的北部六城原本就已经是被黄巾军所攻占,只是后面为了让袁绍和汉庭两方打的更为激烈,降低其防备,所以黄巾军主动放弃了六城中的五城,只留下了最北部的广昌城,将当地的民众都接回太平道的辖地之内。 现在魏庭的治下,那些刘姓的国王早已经被取缔,不再有郡国,而只是作为郡存在。 中山郡此时的空前的空虚,原本用来防备黄巾军的兵员也被其在之前征集到了繁阳,和汉军进行决战。 朱九在连克中山北部蒲阴、唐县、北平三城之后,发现了中山郡的薄弱,于是继续向着中山郡其他的城邑进发,颇有一种想要吞并整個中山郡的想法。 从涿郡南下到冀州,有两条大路走。 一条是走中山郡的北平,另一条则是走河间郡的易县。 河间郡的易县就是公孙瓒的大本营所在,自然是不能通行。 公孙瓒更是为了不让魏军南下驰援邺城,选择了领兵西进,围住了涿郡的范阳,和袁熙相对峙。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也慢慢的变得清晰了起来。 公孙瓒躲在易县也是无奈之举,他确实没有办法胜过袁绍。 本来因为斩杀了刘虞的事情,他也认为汉庭不会原谅他当初的过失,所以干脆就自暴自弃,在易县之中享受着荣华富贵,醉生梦死。 当时对于公孙瓒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最后黄巾军获胜,因为在公孙瓒的预想之中,无论是袁绍还是汉庭获胜,最后都会将他诛杀,他已经是难逃一死。 黄巾军获胜,或许凭借着领兵投降,还能享受一定的优待,起码没有性命之忧。 只是他在易县没有等来黄巾军获胜的消息,而是等来了绣衣使者。 那绣衣使者的来访给了他最后一丝的希望,那绣衣使者拿着刘协亲写的诏书,上面还盖着汉庭的印玺,当初公孙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