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去查明真相。 很快便查到当年为孝仁皇后接生的太医和产婆都已离世,死无对证,而孝仁皇后留下的老人,对此亦不清楚。 皇帝便决定与太子以古法滴血验亲。 这应是最直接了当的法子,只是皇帝愿意割破手指,要取太子的血还不让太子起疑却不容易。 皇帝便想出一计,假装身染重疾,要以亲子之血为药引,皇子们出于孝道必会照办。 舒妃与三皇子彼时已勾结了内侍总管,得知此事,令自己的人在太子送过来的那几滴血上动了手脚。 众皇子中,唯独太子的血未能与皇帝融合。 皇帝由此认定太子并非亲生,此乃巨大的丑闻,皇帝不愿被人说三道四,但一刻也不能容忍太子继续活在世上,皇帝决定命人暗杀太子,对外则宣称太子暴毙。 这是太子过得极为凶险的一关,皇帝这些年仍维持皇子时的习惯,养了不少江湖高手,不便以帝王名义动手时,统统交给他们,书中子修救下了太子,但是身受难以痊愈的重伤,不得不离开太子归隐。 太子从被暗卫虏获的杀手处得知皇帝要杀自己的原因,马上便想到是有人动了手脚,太子立刻将当时负责验血的内侍、太医都拘了起来,以酷刑撬开了这些人的嘴,将他们带到乾清宫皇帝面前,要求当着皇帝的面重新验过。 这次验求的结果,皇帝的血能够与太子相融,皇帝震怒,但是考虑了一天一夜之后,竟只是将舒妃软禁,并未发作三皇子。 太子与皇帝隔阂愈深,只是皇帝之前派人刺杀太子,太子可以当成皇帝是被蒙蔽,但是误会澄清之后,太子生辰之时,皇帝又派出了第二波杀手。 太子终于意识到,皇帝既对孝仁皇后存疑,哪怕滴血验亲的结果能对上,并不能彻底消除皇帝对太子的疑心,皇帝当初既做出了刺杀太子的决定,被太子发现,是不可能向太子低头了,他宁可除去隔阂已深的太子,为三皇子开道。 至此,太子对皇帝的最后一丝指望都破灭了。 齐钰将这一段剧情背得滚瓜烂熟,翻来覆去研究过了,可是如何向太子提醒,犯了难。 这段剧情皆是因为皇帝疑心病重而起,他根本无法制止,也便是说,皇帝必会怀疑太子非亲生。他所能做的,也只能提醒太子提防舒妃,若一开始,滴血验亲就通过,皇帝还会对太子下杀手吗?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原书提到,皇帝的心腹太医曾私下告诫过皇帝,滴血认亲的结果未必准确,皇帝却仍坚持用此法,在第一次发现他与太子的血无法融合时,就认定太子非亲生,而后来血能相融了,却反而没能消除对太子的疑心,由此可见,皇帝并不相信滴血认亲的结果,他宁可错杀,也不能让可疑的血脉活下去。 其实在他疑心孝仁皇后与人有染时,就已做出了决定,皇帝抛弃一向疼爱的二皇子,也不过数月的工夫,要对早就不顺眼的太子下手,并不困难。滴血认亲只不过是皇帝抛出去的饵,引舒妃替他构陷了太子,皇帝有了杀太子的借口,被太子识破之后,也不想再藏着了。 这是一个必经之局,结果对于太子来说,恐怕都是一样。齐钰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劝说太子,减少这件事给太子带来的伤害。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