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和

清和_331


    推举贤能?

    上山下海也未必能再找出一个兴宁伯。即便找出来,没有定国公的支持,没有汉王和赵王的大开绿灯,想在大宁有所作为也不是件容易事。

    坐在龙椅上,永乐帝一下一下敲着手指,眯着眼,抖着胡子,说啊。怎么不说了?奏疏上引经据典,要见真本事的时候就蔫了?

    大宁都司上下串通一气,图谋不轨?

    简直是笑话!当锦衣卫北镇抚司是摆设?

    开互市,办儒学,提高边军待遇,招抚化外边民,一件件,一条条,早已写成奏疏和锦衣卫的条子摆在御案之上。

    信不过兴宁伯,还信不过自己的儿子?

    洪武帝能将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出去,给他们军队,令其镇守一方,就是因为在老子跟前,做儿子的永远翻不出多大的浪花。如朱棣这样的猛人,不也是等老爹大行之后才敢造侄子的反?

    以朱高煦和朱高燧,更不敢轻易在朱棣面前玩心思,何况还要再加上一个沈瑄?

    给儒学和边军的奖励,都是大宁都司发的,名义上,却是天子的恩赏。

    学子和边军感激大宁都司不假,忠诚的却仍是他这个天子。

    从锦衣卫送回的密保可以看出,兴宁伯清正廉洁,朝廷发给他的宝钞,多以天子之名又发了出去,这让永乐帝十分感动。

    不想着搂钱,却为国散财,这得有多高的思想觉悟!

    至于孟清和派人随郑和船队下东洋,计划同东洋各国互通有无一事,被永乐帝直接无视了。

    “用人之道在得其心。体其情,恤其弱,人有感恩之心,如此,再图其功,未有不得其力者。”

    这番话是朱棣讲给儿子听的,如今看来,却是要再提点朝臣一番。

    能不能体会其中深意,就要看各人的造化了。

    有造化的,必将得到重用。

    脑子转不过弯来的,要么原地踏步,要么就只能一路后腿,彻底被同僚甩在身后。

    暂时压下朝堂上的声音,朱棣再次召见杨铎,随即,锦衣卫北镇抚司做出了一番调动,随同孟清和北上的锦衣卫回京述职,其后再前往山西,云南,福建等地公干。

    杨铎亲自带人前往北京,再往大宁,开原,宣府,传达天子敕令。

    朱棣挂心的,不是孟清和等人的忠诚问题,而是要清查某些不安定因素,揪出一些背后势力安插在几地的探子。

    部分机密之事,北京巡按御史都未上报,朝中的一些人是如何得知?

    李景隆和邱福被弹劾的风波尚未过去,朱棣始终有个猜测,却一直没能得到证实。

    他需要确认,即便有丁点的蛛丝马迹,也不能放过。

    朱允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本该死去的人,不应该再活过来。朝堂之上,怀有异心的人也必须尽早处置,下狱的下狱,罢官的罢官。

    他已经杀了不少人,如果硬要和他作对,妄图动摇他的江山,他不介意再次举起屠刀。

    既然早已血流成河,多掉几颗人头又有何妨。

    永乐二年十一庚戌,孟清和再得天子厚赏。

    同日,定国公以巡视边塞的名义到访大宁,同兴m.dd-NenG.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清和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