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卖的不一样。 而且同厂家产品竞争,他还怕遇到胶鞋厂那种情况,卖双解放鞋就因为便宜五毛钱,还被人找到厂里去。 他天南海北的弄货,搭的成本并不高,出来还能卖电子表,疯赚。 将来不卖电子表了也能倒点别的东西。 所以骆常庆也愿意一趟趟的去厂里磨进货。 齐城那边,文霞的鸭绒服也开张了。 这衣服还就是得气温下降的时候才有买卖。 齐城下了场雪,老人孩子就把棉衣棉裤穿上了。 骆听雨也穿上了新棉衣,棉花是她爸弄来的,除了用搜集的棉花票买了一部分,还在果园里种了点。 她也是实在闲的没事干,又进去一趟,无意中发现的。 其实自从果园里她这半拉进口被她老父亲塞满海鲜后,骆听雨就不大乐意进去了。 太熏的慌。 不过还是抽空带奶团子进去长了长见识,熏了个味儿。 她自己后来又寻个机会进去过,这些‘鱼虾垛’倒成了很好的遮挡物,只要能耐得住腥味,往后头一藏谁也看不见。 借着这些遮挡物,她还往里走了一段,自己这半拉鱼虾蟹啥的被塞的到处都是,另一半拉就是另外的景象,郁郁葱葱,还有熟悉的果香。 她那次进来就看到了老父亲种的棉花。 托运的时候分好几次捎回来的。 今年家里所有人的棉衣棉裤就全让邢爱燕换了新棉花,重新做的。 所以一降温,家里不光马上生起了炉子,她也被姥娘揣进了棉裤棉袄里头。 暖和是暖和,就是行动没那么方便。 她老父亲也不知道给她弄件儿童羽绒服,全是成人的。 倒是文霞和她爹娘一人穿了一件,在胡同里一亮相,许秀芝几个就给家里的男人各要了一件。 文霞硬着头皮没让价,每人多送了一条围巾、一副手套和一双袜子。 她不想乱了价,回头谁说漏了嘴,生别的事端。 就多搭了点东西。 主要是这些邻居平日里也经常帮个忙搭把手啥的,邻里关系还不错。 大家也理解,出去说就是卖价,没提送东西的事。 同样,衣服穿在身上就是活广告。 店里就一个煤球炉子,算不上多暖和,不过文霞跟她爹穿着羊毛衫、外套一件鸭绒服,下身穿一条薄棉裤,再配上双皮靴,自己倒是精神又暖和。 进来的人看到他们身上天蓝色或者大红色的鸭绒服不光觉得新颖,拿一件穿在身上试试,不多会儿就暖暖和和的,轻便又好看。 鸭绒服的市场就慢慢打开了。 有不喜欢鸭绒服那种亮亮的面料,防寒服也不错,提着有分量,也厚实,价格还比鸭绒服便宜几块钱,也陆续开始销售。 慢慢卖出去十好几件。 骆常庆在海城这边待了近一个月,中间就离开七八天又回了趟江城卖电子表。 上回电子表首站离开的有点慌,这次故地重游也不知道哪里来了一股子信心,愣是在那边待了三天,成交量还非常可观。 之后又转到宁城待了两天,最后重新返回海城。 而对海城这边也是熟到哪个厂子出啥新产品他几乎能第一时间知道,也能弄到货。 努力这么长时间,就是在能进到货的前提下,还把进价往下磨了一两块。 之后心满意足的离开,重新回了宁城。 宁城周边好多市级城市还没跑呢,好多单位也没去过呢,漏过去多可惜? 落地先发电报保平安,又通了一次电话,问了问家里和店铺里的情况。 骆常庆还跟村里联系了一次,跟他老娘通了个电话,表达了一下关心。 上回离开的时候给廖春华留了几张煤炭票和棉花票,知道她把煤炭买回去了,还自己扯布做了两身新棉衣裳,就是鞋子裤子卖完了,等着小儿子给她补货呢。 骆常庆在电话里道:“过几天吧,我过几天回去。” 也得带老丈人他们回去看看,离开这么长时间,心里肯定惦记着家里。 骆常庆还是觉得人手有些不足。 齐城这边,大姐文梅和二姐文兰约伴坐火车过来了。 店开起来的时候文霞就往回发了电报,跟姐姐们说了一声店铺地址。 只是离老家那边太远,来一趟不容易,姐姐们家里老的小的都得照顾,又各自有事忙着,抽不出空,就一直没来。 她们的想法是,要么先别过来,要么来了就住上个三五天,所以这时间才不好凑合。 文梅跟文兰两人也是好不容易把家里安顿好,这才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上了火车。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