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兄补了哪里的官缺?” 应先生捋了捋自己下颌的胡须,笑着说道:“我运气好一些,补了浙江温州府乐清县知县,距离咱们江都不算特别远,要是想家了,还可以回去看一看。” 一旁的孙鲤无奈的叹了口气:“我的运气就稍差一点了,补了广东广州府新安县知县。” “距离江都,千里之遥。” 一旁的应先生笑着说道:“少要卖乖了,那新安县乃是省府下辖县,将来你升迁的路子,要比我广得多了。”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对自己的将来无限憧憬。 语气里,满是高兴。 但是沈毅的脸色却有些古怪…… 因为温州府乐清县,是抗倭军的船坞以及火器作坊的所在地,也是抗倭军目前整体驻扎的地方,算是抗倭军的老巢了。 而广州府新安县,正是广州府闹海患最严重的地方,也是抗倭军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心所在。 如果只有一个,那还可以理解为巧合。 两个人,都这么巧,那就肯定是有人安排了。 而能够影响吏部人事任命的,除了吏部的几个堂官,也就只有皇帝陛下了。 如果真是皇帝干的,那么他的目的就不难猜了。 安排两个甘泉书院的地方知县,好让沈毅在东南办事,办的更加得心应手,不必要跟地方官府扯皮。 想到这里,沈毅端起一杯茶,抿了一口之后,看向了皇宫方向。 看来…… 皇帝陛下依旧非常重视抗倭军啊…… 第五百二十三章 沈老爷的安排 有两个同年到东南任职,对于沈毅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不过这并不是什么雪中送炭,只能说是锦上添花。 因为抗倭军的级别很高,指挥使是朝廷的钦差,陛下的堂兄,理论上来说,地方官府不可能对抗倭军造成任何掣肘,再加上几千兵马在手,地方官府没有任何可能跟抗倭军呲牙,顶天了也就是写点奏书告抗倭军一状。 然而以目前皇帝对抗倭军的态度而言,这种小报告注定了没有任何用处。 不过也不是全然没有好处,毕竟自己人,办事的时候能够更加顺畅容易一些,也不用花费时间跟地方官府扯皮了。 上元节转眼即过,到了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六这天,一则消息在建康城里不胫而走。 那就是再建康颇有声名的许复许大官人,要离开建康了。 这位许大官人,虽然还是个少年人,但是传闻是宫里那位执掌内侍省的大太监的亲侄子,因此到了建康没几年时间,生意便越做越大,顺风顺水,不仅在建康置办了不少产业,更是做了皇商,给宫里供应东西。 更让建康百姓羡慕的是,这位许大官人私下里赎买了当年闻名秦淮河的名妓顾大家,然后便金屋藏娇,独享美人,自那以后顾大家便再也不曾露面了。 不过这种花边新闻,流传的版本自然是很多的,坊间还有人传说是宫里的那位高公公虽然没了子孙根,但是却有一些特殊的癖好,因此让他这个侄子在外面替他养了女人。 不过不管怎么传,都始终没有人传到皇帝陛下头上,一来是大家对皇帝还是有一些敬畏之心的,不太相信皇帝陛下会在宫外蓄妓,这二来嘛…… 自然是因为内卫控评控得好。 不过按理说,这位许大官人既然在建康的事业干的这么顺利,便不应该这么突然的离开建康,于是乎便有传闻说,宫里的高公公在南边还有大生意,有人说是发掘了铜矿,有人说是高公公让自家的这个侄子去南边贩盐。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