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郎官来投,整个齐国联军,必定要出现大动荡。 分崩离析是不至于的,但是连续出现有人叛逃,这就说明自家队伍十分混乱,人心十分不齐。 就算齐侯有天大的本事,他怎么敢放心军队一拥而上去强攻曲阜? 就算齐侯下达了这样的命令,齐国军队的军官们,又有几个敢说自己在前面生死搏杀的时候,这后头的袍泽,是不是突然就投敌了? 两军交战,只要一方心不齐,就会出现大问题。 不敢前赴后继,又如何攻城拔寨? 齐侯此刻下令分兵,绕道传统攻鲁的方向阳关,也并非纯粹就是脑子一热的暴怒。 因为传统攻鲁的路线,就是从这里,齐军只要找到熟悉的感觉,自然也更加容易重新想起袍泽之谊。 再者,齐侯其实担心的不是齐国本身的部队,他更加担心,卫郑曹宋等国,会不会突然搞事?! 鲁国能贿赂一个越人灵姑戈,就能贿赂一个宋人,一个郑人,一个卫人,甚至一个曹人。 哪怕曹国没什么实力来投放兵力,可曹国有钱啊,曹国的“镈币”是很香,可现在在傅城最流行的,可是“阴币”、“白沙麻布”、“大红01”、“大紫01”…… 曹国的士大夫们,肯定也会觉得“赤霞”“紫霄”特别香,虽说他们没胆子也没实力搞风搞雨。 但是曹国的巨贾豪商们,就不同了,他们有的是资本武装散兵游勇。 加上齐国长久以来,就有“技击”外出打工的传统,这要是曹国豪商们有认识的“技击”闹事,不说叛逃什么的,暗地里投个毒,暗地里在粮食上撒泡尿拉泡屎。 搞不死人也能恶心死人。 齐侯不得不防,他没得选。 所以,此时把齐军分割,分兵出来一部分,也是有这个潜在原因的。 直接从正面强攻,过平陆邑也好,还是过哪儿,谁知道会盟列国是不是在通风报信? 唯独这传统的进攻路线,会盟列国都没多少资源在这里,就算想要通风报信,也得快马加鞭。 不是齐侯看不起他们,整个汶水之上,现在都是齐国的舟船,春天道路泥泞,又千里马也是无用。 在齐国分兵的同时,齐侯也对国内下达了命令,齐国长城以北的驻军,开始有序地向阳关增兵。 无盐邑分兵的这一部分齐国部队,就相当于成了先头部队,而原本留守在齐国长城的守军,则是成了预备队。 只是这些预备队,不再走水路,而是走山路。 春季泥泞,山路并不好走,但此刻只要造成一种齐国在源源不断向前线增兵的态势,就能迅速扭转军心。 而且齐侯这也是为了给会盟列国“留一手”,之后等会盟列国知道,齐国居然还有如此雄厚的兵力,除了震撼就是震撼,不会有别的感觉。 “夫子!已至阳关!” “传令关中守军,立刻前来领汉国编织袋。” “嗨!” 此时阳关的鲁国守军并不多,因为得知齐国在无盐邑会盟,加上春季的气候原因,鲁国在阳关只是保留了五百人左右的士兵。 战车倒是有三十辆,加上本地青壮民夫,临时征召的话,也能拉出壮丁一万多,用来以防不测,已经是绰绰有余。 阳关的地形,和函谷关类似,都是临河临山的设计。 齐国从齐国长城打出来,穿过泰山山脉,除了汶水之外,过河也没有太好的立足之地。 因为河南就是梁父山,山并不雄伟,但是恶心,宛若一个大盘子,正好将汶水挡在北岸,然后要绕过梁父山,才能重新踏足平坦之地,最后一路绕泗水,才能到曲阜。 直线距离上,就一点点的路,但一座小小的梁父山,必须绕道四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