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翻开《巴陵县志》,就可以知道,在四百多年前,湾桥村这个地方原来有一个“皮场庙”,专为剥人皮之用。“皮场庙”算是明朝皇帝发明的一个专利。贪官污吏,反贼暴民,一般都会押解到这里来,接受剥皮之刑。 《巴陵县志》还记载,四百年前这里出过一个很大的官,官至工部侍郎。后来不知是因为涉及贪污还是官场争斗中的被陷害,工部侍郎在这个“皮场庙”惨遭剥皮。 剥皮之前,工部侍郎看见有人抬着一担石灰和一担稻草从眼前经过,于是问石灰和稻草是干什么用的。行刑的人说,石灰是杀你之后消毒的,稻草是揎你的皮的。工部侍郎顿时两股战战,破口大骂。行刑的人说,大人您还是省些力气吧,后面有你好受的呢。 工部侍郎大骂道,你们何必这样费力?为何不一刀杀了我?让我死个痛痛快快? 行刑的人说,大人,我何尝不愿意一刀结果了你早点回去吃饭?可是剥皮之后的犯人死得太快,我也要受连坐之罪呢。 工部侍郎听了,脸色大变,但是叫骂声不绝于口。 行刑人不再废话,先将工部侍郎的手脚绑紧,然后从的后脖颈开刀,顺脊背往下到**割一道缝,然后把皮肤问两侧撕裂,背部和两臂之间撕离开肉的皮肤连在一起,左右张开,就像两只蝙蝠翅膀似的。 行刑人的刀法果然很好,工部侍郎一天多之后才断气。 工部侍郎断气后,行刑人将他的皮完全剥下来,经过石灰处理之后在人皮内揎上稻草,然后挂在“皮场庙”示众。 工部侍郎的亲朋将没了皮的尸体收回来,没有举起葬礼就简简单单的埋了。后来同是巴陵郡人官至户部尚书的方钝给他题写了墓志铭。 《巴陵县志》上虽有记载,可是四百多年来没有几个人见过这个工部侍郎的墓,当年的“皮场庙”也销声匿迹,只是关于他的故事一直在村民口中相传。 直到四百多年后的2009年5月,该工部侍郎的墓碑被附近一村民发现,这块墓碑不大,但是两人将它抬起显得十分吃力。用清水抹去石碑上的泥土,墓志铭上的一行行文字还清晰可见。在墓志铭的落款处还署名了时间和题记人:大明朝嘉靖夫子三十五年岁次丙辰十二月二十六日,赐进士出身户部尚书眷生方钝顿首拜志。 ******************** 酒鬼不满道:“你既然找到了我弟弟的人皮,为什么不把他弄回来?这样经雨水一泡,恐怕会变了形哪。万一有鹰或者狼经过那里,恐怕我弟弟连个皮毛都剩不下!”说着说着,他像个被抢走了糖果的小孩子一样哇哇的哭起来。 马晋龙推了一下酒鬼的胸脯,喝道:“我看你的脑子是被酒精烧坏了吧。这大雨天的,哪里有什么鹰和狼?再说了,十几年前鹰和狼就绝迹了,现在满山找遍连个兔子毛都不会见到一根。” 酒鬼嚎着破号子一样的嗓音说:“那你也应该把他背回来呀。论辈分他还叫你伯伯呢,你就忍心让他在雨水里泡着?”湾桥村是由最初的几个开拓者繁衍开来的,所以家家户户之间都或多或少有些亲缘关系。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