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鸡是一道著名的陕西美食,起源于唐朝,据说是唐玄宗时期,礼部尚书韦陟的家厨所创。 相传,韦陟此人锦衣玉食,穷奢极欲,对膳食极为讲究,有“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人郇公厨“之说。 有一天,韦陟命家厨烹饪酥嫩的鸡肉,第一位厨师用先蒸再炸的方式做的,韦陟品尝后认为肉太老,没有达到酥嫩的口味标准,大为恼火,命家人将这位厨师鞭打五十而致死。 第二位厨师采取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烹制,酥嫩的要求都达到了,但由于鸡经过三道工序的折腾,已骨肉分离,成了碎块。韦陟怀疑家厨偷吃,不容家厨辩说,又命家丁将家厨活活打死。 第三位家厨接受了上两次家厨烹制的经验教训,在烹制前用细绳把鸡捆扎起来,然后先煮后蒸再油炸。这样烹制出来的鸡,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鸡身完整似葫芦,这才让韦陟满意。 后来人们把用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鸡叫做“葫芦鸡“,其制作方法一直流传下来。 徐拙听完冯卫国的介绍后,并没有觉得这道菜有多新奇,而对于厨师因为没做好就被活活打死这件事有些无语。 气抖冷,厨师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站起来?这个世界还能不能好了,到处充斥着对厨师的歧视…… 靠!证明穷奢极欲的方式很多,为什么非要拿厨师当背景板呢? 说话的功夫,冯卫国已经把鸡收拾好了。 不过他对徐拙买的鸡还是有些不太满意:“做葫芦鸡,最好用西安郊区出产的那种倭倭鸡,那种鸡个头不大,长一年也就两斤出头,肉质细嫩紧实,是做葫芦鸡最好的材料。” 说完他提着徐拙买的小母鸡,失望的摇了摇头:“这种鸡虽然也好,但是太嫩了,经过煮蒸炸之后很容易变得稀碎。” 旁边赵金马不满的嚷嚷起来:“做个鸡而已看你哔哔的,不行就让我来,我们中原的炸八块不比葫芦鸡逊色!” 炸八块确实挺不错的,连鲁迅都写文称赞。 但是跟唐朝就有的葫芦鸡相比,不管文化底蕴还是名人效应上都差了点意思。 毕竟去过西安的名人政要,都品尝过这道美食,甚至西安事变的时候,在周总理牵头举办的“和平宴”上,葫芦鸡还是主打菜。 冯卫国一边絮絮叨叨炫耀着葫芦鸡的过往,一边把鸡身上的绒毛清理干净。 接着,他拿起菜刀,从鸡后背上入刀,将鸡的脊骨从中间破开,掏出内脏,再剁去鸡爪,然后放在清水中浸泡。 一来是去除血水,二来则是让鸡的表皮松弛一下。 免得等会儿下锅里煮的时候鸡皮会破开。 半小时后,冯卫国慢悠悠的把袖子挽起来,开始制作。 不过他这副大师的模样,又让赵金马不爽了:“赶紧的,在这摆什么造型啊,你以为你是徐济民吗?” 冯卫国把鸡从锅里捞出来,准备下锅煮制。 不过在这之前,需要用麻绳先把鸡捆扎起来。 这样能够防止鸡肉破皮碎裂,也能够让鸡在煮制的过程中形成葫芦的造型。 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