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声一落,不光周大海家的没话说,连周氏母女都一齐涨红了脸。 五年下来,他们周家占不少便宜,但王家从来没有把接济亲家一事摆在明面上说,今天属于第一回 。 作者有话说: 看到这几章有小天使评论说女主有些圣母心了,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我的思路哦。 我初心本来想写一个成长型女主的,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摆脱现代思维,见到有人在生死边缘徘徊可能会有一点圣母心,就像现在的我们,如果有人要饿死在你身边,哪怕之前和那个人有点小矛盾也不会见死不救,所以她才会给长身体的弟弟开小灶、救助栓柱一家、偷偷给一个带孩子的母亲塞粮食……她见识到了一部分缺乏粮食导致的恶,但是因为刚刚经历,所以还没办法做到铁石心肠。 就像之前有读者提出的,周氏埋汰女主吃娘家粮食,女主在周氏和崇文成婚多年无子那里为什么还替她说话,女主肯定因为之前的矛盾打心底里不喜欢周氏,但是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和其他人一样往周氏身上泼脏水,尤其她受过现代教育内心知道没有孩子不一定非要是女性的问题,与其说是女主替周氏说话,还不如说是她在替一个普通的旧时代女性说话。 这正是这几章和周家人的接触才让她知道,原来不是所有人都像栓柱一家那样会感念你的帮助,有的人哪怕已经占到便宜也仍旧会想占的更多一点。女主在经历过这件事之后意识到周家人的不可靠,后面逃荒提醒王宝山夫妻提防这些亲戚,这都是要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而且古代是父权社会,在当时人的眼里,女主已经是许家人,不再是王家人了,而且别说寡妇了,就算家里头儿子少的人也还是会受欺负(比如只有一个独子),这里是一个宗族社会,不是女主靠单个人的能力就能走出去的。对于王家人来说,虽然王宝山夫妇疼爱女主,但是如果女主和周氏起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长子崇文又坚决不和周氏分开的话,即使王宝山夫妇再不愿意,他们也只能放弃女儿。因为小农社会可没有所谓的退休金,等他们干不动活,还得靠儿子养老,他们心里就算更偏向女儿,也会在现实选择以及周围的舆论环境里,被迫站到长子那边。我们从女主的角度或者从上帝视角看周氏错误很多,但是这在古代没办法构成让崇文和周氏分开的理由,除非再等几年周氏还没有孩子,才会让周氏和崇文的分开更符合当时的环境(但是这又涉及到到底谁不能生,在没有办法确定是女方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于女方,又和封建社会压迫女性挂钩)。 所以基于种种考量,女主目前不会和周氏公开闹翻,但也会不断积攒力量,慢慢和他们解绑。在写这篇文之前,我也查了好多明代的资料,尽可能让小说在保证可观看性的同时不至于完全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部小说不出意外的话,篇幅会在100章以上,所以女主也会不断的成长,为自己、为家里人、为周围环境做出一定的改变,25章之后女主就不再这样了,所以还请大家耐心看她的成长。 也感谢大家给我的意见,我会重新思考一下女主个人性格以及成长过程的塑造,尽量给大家呈现出一部合格的作品来。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提建议哦,感谢你们的支持! 第14章 藏粮 周氏第一个皱眉 就说那二百斤粮食,周大山自家留下一百五十斤,又给周大海家送上五十斤过去。 他们没有一个人敢挺直腰杆子说不曾占王家的好处。 周大海家的本来想从木槿这里开话头,把话题引到王崇武身上的,结果先被王李氏给了个没脸。 就算她脸皮厚,也没法再开这个口。 于是只说些无关紧要的哄王李氏高兴。 晌午时,周家人坐着不走,这是要留饭的意思。 他们可不跟王家似的,吃粮食就能吃七八分饱,他们家人多又没粮食,就着王家送来的粮食加树皮磨成的粉一起吃,吃个四五分饱已经很高兴, 要饿的实在受不住,就多少吃点观音土。 观音土吃多会大肚子,最后活活撑死。 要是只吃一点增加饱腹感,倒没太大问题。 王宝山在外间喊王李氏过去做饭,木槿下意识要去厨房,正好可以远离战场。 M.DD-n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