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文笔,几乎没有文笔可言,比老太师赞许的那些文章差了十万八千里。 当然,如此平铺直述的直白表达,也不是黄逸写文章时的真实水平。 再喜欢习武,不肯去走科举,黄逸毕竟是黄家子弟,基本功不差。 只能说,黄逸选择了用这样的表述方式,来面对自己的祖父。 无需恢弘,也不用煽情,只需要用最日常的口吻来讲述,他们不是师生,是祖孙。 朴实、真挚,让老太师看完,心中五味翻滚。 同时,他也知道幺孙写家书回来的意思了。 希望老祖父积极主战,给将士们争取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而不是放弃大好机会,西凉撤了、他们大周便收兵。 黄逸不会主动做这事儿,不用多猜,定是永宁侯和林小子的主意。 因此,这家书才能与军报一块抵京。 黄太师轻轻哼了声。 那一老一少,跟他耍起心机来了了。 古有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一老一少,是挟着他的宝贝孙儿、令他在京里这样那样。 真是…… 黄太师抬眼,看了看商议事情的范太保与史尚书,捋了捋胡子。 打就打吧。 他不喜欢胡乱兴战事,但也知道何时该打、何时不该打。 等打下西州城,直指西凉中心,他这些年花出去的银钱,要十倍百倍收回来。 把家书收到袖中,黄太师拍了拍秦治的肩膀,清了清嗓子:“依我看,眼下还需要老侯爷坐镇飞门关,继续给西凉压力。 他又不登战场,关内有太医看顾,你大可放心。 侯夫人见多识广懂大体,定能明白这些,倒是你,老父与兄长离京征战,京里靠你主持,怎么也得给几个晚辈做好榜样。 等下从衙门出去,别愁眉苦脸的。” 秦治“啊”了声。 这话两个意思。 老太师主战,符合秦家的利益;他的担心有了很好的理由,不用担心露馅。 这让秦治不由松了一口气,顺势道了谢,应下了。 董侍郎亦听到了,给史尚书打了个眼色。 第219章 剑走偏锋 午后,黄太师到了御书房。 徐公公请了他进去。 黄太师呈给皇上的,是两封折子。 一封是兵部后续调度的草案,一封是玉沙口大捷、各处论功行赏的安排。 平心而论,今儿来御前就是触霉头,黄太师心知肚明,早上才会话赶话的被范太保刺两句。 依着黄太师的性子,明知倒霉,定不会上,改作明日还好些。 偏军情压在心头,老太师斟酌来斟酌去,不愿意耽搁,那就,自己来触霉头吧。 只要周旋得当,顶多被皇上训几句,也正好借机摸一摸皇上的底。 不弄清楚皇上那莫名情绪的原因,往后就不是触霉头这么简单的事儿了。 果不其然,两封折子,皇上的面色越来越沉。 没有提赏赐之事,皇上只说那草案。 “兵部想要乘胜追击,爱卿把这折子送上来,也和他们一个想法?”皇上问道。 “不想,”黄太师剑走偏锋,反倒让皇上愣住了,“老臣其实是盼着收兵的。” 皇上眯了眯眼。 这折子看得他憋了一胸口的气,正想宣泄,没想到,黄太师在他面前堆了团棉花。 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 皇上只能忍着脾气,示意黄太师说下去。 “西凉大败,南蜀定会缩回去,”黄太师缓缓道,“石魏死了,苏置是败将,西凉之后由谁领兵,都能让他们吵上三五月的,更何况,西凉伤了元气,几年内别想卷土重来了。 有这个前提,只要我们不出兵,那和谁都打不起来。 永宁侯班师回朝,老臣那孙儿也能回京来,不瞒皇上您说,他去边关是忠勇,老臣很支持,但老臣也是位祖父,舍不得幺孙。M.DD-neNg.COM